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有计划清理地方保护政策,建立全国统一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目录,地方原则上不再设立独立的发展目录。给予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平等的市场地位,将加速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进程。
专家表示,废止新能源汽车地方目录,将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全国市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许艳华表示,政策出台的时间并不确定,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各地情况不一样,新能源汽车推广有地区差异,不是简单发个文件就能解决问题。现在惟一能确定的政策方向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目录,地方原则上不再设立独立的发展目录。
据了解,在目前全国40家新能源汽车试点应用城市或区域中,北京和上海最先推出“地方目录”。以北京为例,《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审核备案管理细则》显示,在当地政府认定的能享受地方补贴的新能源产品中,并不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因此,荣威550PlugIn、比亚迪秦等车型未能入围北京市的目录。而上海2012年11月开始实施的《电动乘用车运行安全与维护保障技术规范》也通过设置相关技术标准把不少非本地汽车企业排除在外。
针对新能源汽车推广中一些城市设置地方目录,中汽协秘书长董扬认为,目前已设置地方目录的城市应逐步取消目录的设置。
事实上,相关部委曾对“地方目录”的做法有过明确的整改意见。今年1月底,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四部委下发的《关于支持沈阳、长春等城市或区域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不得设置或变相设置障碍限制采购外地品牌新能源汽车,如设置地方标准、地方性车型目录等,对已经施行的应尽快整改。
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表示,一些城市出台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地方目录”规定了与国家不尽相同的技术要求,还规定了繁琐的申请、检测等程序。这些规定主要是为了有利于本地产品的推广,为有竞争力的外地产品设置障碍。这种做法不利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未必对本地的产品发展有好处。
今年3月,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深圳召开的全国新能源汽车推广现场办公会上特别提出,地方保护严重阻碍了电动汽车发展,不符合市场精神,不利于汽车生产企业发展,也不利于消费者获得优质产品,必须给予清除。
知名汽车评论员张志勇认为,相对充电设施缺乏,地方保护主义才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更大障碍。许多地方出于当地经济发展的考虑,排斥外地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进入当地市场,不给上牌、不给享受补贴等。
张志勇表示,因为地方保护,有实力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产品不能进入所有的国家批准的试点城市,没有实力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即使因为地方政策的倾斜,仍然不能生产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这样不仅使得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产销规模无法扩大,各个新能源汽车企业也背负沉重的投入成本。
王秉刚认为,狭隘的地方保护不利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也未必有利于地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应该按照公平竞争的原则,为国内自主研发的有竞争力的产品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共同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成长,参与国际竞争。
专家表示,如果将市场上所有的地方保护主义全部去除,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空间无可限量。
中国的电力电子产业以每年30%的速度在增长,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而近几年来的城市轨道运输、新能源、智能电网等产业在我国的飞快发展,将带动半导体产业的用户需求不断增长。亚洲最大规模的电力电子核心部件及其相关制造业产品的展览会——2015上海国际电力元件、可再生能源管理展览会,同时也是中国市场上唯一的专注于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的展会,将于2015年6月24-26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这次展会由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公司举办,将展出半导体、无源器件、电力管理和散热管理等展品类别,参展或观展咨询热线:(86 ) 20 3825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