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讲,新能源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新能源在安全可靠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燃煤机组为主的传统能源的退出需有序推进,传统能源将继续承担调峰和兜底保供的作用。伴着着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理念的深入人心,国家和各地出台了一系列重磅政策支持新能源+储能的发展,燃煤为主的常规电源似乎已“人见人弃”。但不容置疑的是,燃煤机组仍是电力系统的“基石”,不管是装机规模还是发电量,以及其调节能力,都支撑着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特别是下半年的“拉闸限电”事件,让大家对电力系统燃煤机组为主的电源结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为例,截至10月份,我国发电总规模容量23亿千瓦,煤电装机达到12.8亿千瓦,风电装机3亿千瓦,光伏装机2.82亿千瓦,煤电和风电+光伏装机占比分别为55.7%和25.3%;同时,上半年风电发电量3442亿千瓦时,光伏发电量1576亿千瓦时;风电+光伏发电量占总发电量占比为12.9%。
很多人对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型速度的理解存在误区,经常会用新能源装机占比来反映其在电力系统的重要性,其实并不全面,发电量占比和电源的调节及支撑能力是更需要关注的指标。由于新能源发电利用小时数远低于燃煤机组发电利用小时数,以今年1-10月份为例,全国火电平均利用小时数3665小时,而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分别为1827小时和1097小时,光伏和风电的“利用率”远不如燃煤机组。因此,尽管装机增速最快的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占比尽管超过25%,但发电量占比不足总发电量的13%。再加上风、光“靠天吃饭”的固有属性,其波动性、间歇性和随机性以及其低转动惯量特性,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很大的冲击,导致其目前在能源体系中尚难担当中流砥柱。随着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深入推进,我国将逐步摆脱对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赖。据研究机构测算,到206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将由目前的16%左右提升到80%以上,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将由目前的34%左右提高到90%以上,建成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安全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体系,保障能源本质安全。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国家必将大力推动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高质量、市场化发展,先进的源网荷储控制技术,大规模、长延时储能等技术都是支撑目标实现的关键手段,在同步建设和灵活使用各类调节性资源的基础上,让常规电源逐步退出,逐步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风电、光伏为主的新能源从补充能源向主体能源转变,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坚强保障。
文章来源:网络转载
2022上海国际电力元件、可再生能源管理展览会将于2022年8月31日至9月2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上海电子展更多资讯,详情请登陆官网 https://pcim.gymf.com.cn
凡本网注明“来源: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对转载有任何异议,请联络本网站,联系方式:020-38217916;我们将及时予以更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