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2022/05/05

1200

能源技术新观察:谁在引领前进的方向?- 上海电力电子展

2022上海国际电力元件、可再生能源管理展览会将于8月31日至9月2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邀您关注今日上海电子展新资讯:


减碳排成为大多数国家积极推进的重要事务,它不仅为能源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与产业价值,也为生态环境的改善作出贡献。不论是大街上飞驰的绿牌新能源汽车,还是山区高耸的风电站和大漠连成片的光伏电池板;不论是就业市场新增的大量工作岗位,还是资本市场的一路高歌猛进,都在清晰的传递着一个信息:新能源行业正在处于高速扩张的发展期。在大步迈向碳中和过程中,新能源能否成为深度脱碳的重要支撑?


新能源引领“脱碳”大潮


讨论新能源之前,不得不提到“碳中和”这个大背景。所谓碳中和,就是指通过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发电等形式,来抵消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实现二氧化碳总的零排放。2020年9月,我国正式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也是中国基于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氢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等,合理的应用这些可再生能源可以有效的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减少碳排量。


瞄准新能源未来的发展方向


为实现碳中和,化石能源占比将逐渐减少,清洁能源将逐步成为能源主力。基于此,以光伏、风电、储能,氢能、新能源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板块迅速成为市场的“香饽饽”,大量资金涌向新能源企业。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至少有20家上市公司“官宣”了百亿级规模的投资项目,其中光伏、锂电池等新能源领域成为最主要的投资领域。双碳风口下,新能源产业迎来“抢滩登陆战”,各领域玩家动作不断为求抢占先机。


pcim电子展


· 光伏产业链


在新能源的发展中,光伏产业是最先体现出规模化效应,2050年,光伏有可能成为中国的第一大电力来源。2021年,一个重磅消息来了:中央财政宣布取消光伏发电补贴。补贴政策的取消,是因为光伏产业已经熬过了“幼年期”,不再需要补贴扶着走路了,能自己跑起来了。这体现了政策方对于产业的信心。


光伏产业降成本,要先看硅料,因为硅料是整个产业最上游的加工原材料,它的成本最高能占电池成本的4成。如果硅料成本高、价格贵,那下游的电池价格就贵,整个光伏产业的成本就下不来,也就没办法快速普及了。除此之外,硅料还是影响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效率的关键材料。硅料的纯度越高,太阳能电池板发的电就越多。如果单块电池板的发电效率提升了,也就相当于是在间接降低成本,有利于光伏普及。所以,硅料就是我们观察光伏产业降成本的首要切入口。关于硅料,请关注一个重要变化,就是过去几乎被市场抛弃的老技术——颗粒硅,现在又重新得到了市场的青睐。一个最明显的信号是,硅料第二大生产企业保利协鑫,在做2022年产能规划时,几乎全部投资都给了颗粒硅。


光伏第二个降本要关注的就是光电转化效率。光电转换效率就是光线照在太阳能板上,有多少能被转换成电力,这个比值就是光电转换效率。同样两块太阳能板,谁的光电转换效率高,谁生产的电力就更多,电站也就能赚更多的钱。2021年6月,国家能源局针对分布式的推广情况,专门发布了一项通知,叫《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也就是面向县、市或者区政府,推出了一项“整县推进”的试点工作方案。2020年,分布式占比还不到35%;2021年,分布式占比达到55%,历史上第一次超过了50%,发展速度大大增加了。


· 储能产业链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增投运电力储能项目装机规模首次突破10GW,达到10.5GW,其中,抽水蓄能新增规模8GW,同比增长437%;新型储能新增规模首次突破2GW,达到2.4GW/4.9GWh,同比增长54%。根据《白皮书》保守场景预计,2026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48.5GW,2022-2026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53.3%,市场将呈现稳步、快速增长的趋势。理想场景下,随着电力市场的逐渐完善,储能供应链配套、商业模式的日臻成熟,新型储能凭借建设周期短、环境影响小、选址要求低等优势,有望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预计2026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79.5GW,2022-2026年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69.2%。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底,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46.1GW,占全球市场总规模的22%,同比增长30%。其中,抽水蓄能的累计装机规模最大,为39.8GW,同比增长25%,所占比重与去年同期相比再次下降,下降了3个百分点;市场增量主要来自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5729.7MW,同比增长75%。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增投运电力储能项目装机规模首次突破10GW,达到10.5GW,其中,抽水蓄能新增规模8GW,同比增长437%;新型储能新增规模首次突破2GW,达到2.4GW/4.9GWh,同比增长54%;新型储能中,锂离子电池和压缩空气均有百兆瓦级项目并网运行,特别是后者,在2021年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新增投运规模170MW,接近2020年底累计装机规模的15倍。截至2021年底,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209.4GW,同比增长9%。其中,抽水蓄能的累计装机占比首次低于90%,比去年同期下降4.1个百分点;新型储能的累计装机规模紧随其后,为25.4GW,同比增长67.7%,其中,锂离子电池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超过90%。


· 氢能产业链


未来的能源结构里,氢能会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越来越多确定性的信号表明,氢能的未来正在逐步到来。2020年,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厂商亿华通在科创板成功IPO并获得近200亿的市值。2021年,重塑科技也提交IPO,中石化重仓其中。同年,上汽集团分拆的氢能源公司捷氢科技也启动了IPO。光大证券研报显示,据测算,到2050年我国氢能供应端市场规模达1.3万亿元。


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7亿吨,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我国首个氢能产业的中长期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从顶层设计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在政策加持下,这个市场潜力将有机会进一步井喷。


氢能产业链很长,燃料电池应用解决了氢能“到哪里去”的问题,属于产业链下游,但是产业链上游也亟待解决——氢能“从哪里来”、“怎么储运”的问题。目前离普罗大众最近的民用氢能汽车还比较遥远,在商用车领域的尝试也磕磕绊绊,然而实际上氢能产业只需要回答两个问题:减碳吗?经济模型跑得通吗?显然,两个问题都已经逐渐被验证,接下来就只待“星星之火燎原”。


· 风能产业链


风能作为一种可持续再生的清洁能源,风力发电已从电力基础能源的补充能源发展成为替代能源。我国风能资源丰富,风能资源总储量约32.26亿kW,可开发和利用的陆地上风能储量有2.53亿kW,近海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有7.5亿kW,共计约10亿kW。


2021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4757万千瓦,为“十三五”以来年投产第二,其中陆上风电新增装机3067万千瓦、海上风电新增装机1690万千瓦。从新增装机分布看,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占比约61%,“三北”地区占39%,风电开发布局进一步优化。到2021年底,全国风电累计装机3.28亿千瓦,其中陆上风电累计装机3.02亿千瓦、海上风电累计装机2639万千瓦。


目前,风电场备件等零部件涉及公司较为广泛,其中,风机设备环节的代表企业有金风科技、东方电气等,电缆的代表企业有中天科技、汉缆股份、东方电缆等,塔筒的代表企业有天顺风能、秦胜风能、第一机械等;风电场产业链中游主要为风电场建设及运营方,其中风电场运营的代表企业有中国电力、国能集团、三峡集团等;风电场产业链下游涉及发电及风电场维运等。在所有产业链节点中风电整机环节头部企业的地位比较稳定,金风科技、远景能源和明阳智能是业内三大巨头。


我国风电发展政策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由之前的补贴鼓励到现在驱动平价上网,这标志着我国风电已经迈向成熟。


总结


减碳排成为大多数国家举国之力都积极推进的重要事务,它不仅为能源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与产业价值,也为生态环境的改善作出贡献。随着资金密集涌入新能源投资领域,新能源领域眼下正发生一系列变化。不论是全球气候变暖对大环境带来的影响,还是新能源的发展开始摆脱10年前单纯靠补贴模式来获得市场回报的方式,抑或是新能源的买方市场逐步从政府拓展到企业和家庭,这些都在不断加速推进行业的发展进程。面对“双碳”目标下蕴含着巨大的新能源投资机会,也需要紧跟着国家产业政策引导的投资方向来寻找新的商业机遇,同时利用好金融力量助力新能源产业发展。


    文章来源:PCIM电力元件可再生能源管理展



2022上海国际电力元件、可再生能源管理展览会将于2022年8月31日至9月2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上海电子展更多资讯,详情请登陆官网 https://pcim.gymf.com.cn

扫码实名预约,领取入场证!


          点击快速预登记


 

凡本网注明“来源: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对转载有任何异议,请联络本网站,联系方式:020-38217916;我们将及时予以更正。

欢迎莅临深圳国际电力元件、可再生能源管理展览会!

电力电子、智能运动、可再生能源、能源管理

联系我们

商务电话:

+86 20 3825 1558

公司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西路161号中泰国际广场B3107

主办单位官方微信

主办单位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