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最近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撤销台积电向中国大陆供应芯片的豁免许可。这一决定来得相当突然,生效时间毫无缓冲,直接切断了台积电通过原有渠道向中国出售某些芯片的道路。
这个豁免权原本是美国在 2022 年 10 月实施芯片出口管制时提供的
“过渡性安排”,旨在让包括台积电在内的跨国企业有时间逐步调整业务,以适应新的规定。然而,美国现在却突然叫停了这一安排。美方在文件中明确表示,他们担心
“高端技术被用于提升中国的军事能力”,尽管此次受影响的芯片主要用于手机、电脑和物联网设备等民用领域,并非顶尖的军用级别,但美国显然不想冒险。
台积电对此迅速做出反应,发布声明表示将 “完全遵守规定”,并正在紧急评估后续影响,与客户沟通解决方案。然而,失去豁免许可意味着许多订单将突然中断,这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冲击。全球芯片供应链本就相互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每年进口额超过 4000 亿美元,许多企业——包括一些美国公司——都依赖这个市场。现在台积电无法向中国客户供应某些芯片,短期内如何调配产能、转移订单,都是棘手的问题。
美国近年来在技术出口管制上不断收紧。从 2018 年到 2023 年,已有超过 800 个实体被美国列入 “管制清单”,涉及 AI、超算、先进制造等多个领域。此次撤销台积电的豁免许可,只是这一系列行动中的一个环节。
中国商务部早已多次表态,反对美国 “滥用出口管制”。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实际上是在进行科技打压。而中国也在努力提高芯片自给率,按照《中国制造 2025》的规划,到 2025 年芯片自给率要达到 70%。尽管这条道路充满挑战,但中国已经别无选择。
台积电这几年处境艰难。作为一家高度全球化的商业公司,它却总是被卷入地缘政治的漩涡。一方面,它必须听从美国的指令;另一方面,它又不能放弃中国市场——中国市场为台积电贡献了 10% - 12% 的营收,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未来的发展潜力更是难以估量。
从全球半导体行业的角度来看,这个行业原本最讲究全球分工。设计在美国,材料在日本,制造在台湾,封装在东南亚,市场在中国…… 各方各司其职,共同构建了一个高效运转的产业链。然而,现在政治因素的干预越来越深,企业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不仅是中美,欧盟、日本、韩国也都在加大本土芯片产能的投入。欧盟计划到 2030 年将全球芯片产量份额提升至 20%,美国也通过了 520 亿美元的芯片法案。大家都在努力把芯片产能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半导体行业并非仅靠 “自力更生” 就能迅速发展。它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巨额的研发投入,以及全球范围内的生态协作。台积电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是经过了几十年的积累和无数亿美元的投入才实现的。现在要强行割裂这种全球合作,谈何容易。
对企业来说,生存是第一位的。台积电正在寻找解决方案,比如调整其他地区工厂的产能分配、加强与非美国客户的合作等。但无论采取何种措施,成本都会上升,流程也会变得更加复杂。
归根结底,芯片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电子元件,它现在是贸易的筹码、战略的武器,是国家话语权的象征。台积电此次豁免权被撤销,表面上看是一家公司的事情,但实际上却是整个科技竞争格局的一个缩影。我们看到的趋势是:全球化正在变得 “有条件”,技术标准正在分化,供应链也在政治压力下被迫重塑。这个世界似乎再也回不到过去那个只讲效率、不分你我的黄金时代。
未来,半导体行业可能会出现两套体系、两个市场、两种标准。企业可能不得不选边站,或者辛苦地维持两边的平衡。但无论怎么选择,都意味着更高的成本、更低的效率和更多的不确定性。
来源:pcimasia半导体展
2025PCIM Asia Shanghai — 上海国际电力元件、可再生能源管理展览会暨研讨会将于2025年9月24日至9月26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上海电子展门票领取及更多资讯,详情请点击:2025PCIM Asia Shanghai — 上海国际电力元件、可再生能源管理展览会暨研讨会
凡本网注明“来源: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对转载有任何异议,请联络本网站,联系方式:020-38217916;我们将及时予以更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