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在贵州省技术市场工作人员见证下,贵州大学“磷矿伴生碘资源回收技术”向贵州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转让的技术合同通过认定登记,转让金额为400万元,创该省高校科研成果转让金额最高纪录。
位于贵州黔南的瓮福集团是一个以磷资源开采和深加工为主业的大型磷矿肥企业,拥有丰富的磷矿资源,磷矿石中的伴生碘品位高达76毫克/千克。但因其回收加工过程工艺复杂,成本高,一直不能实现工业化生产。
据贵州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校陈肖虎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瞄准贵州磷资源综合利用这个目标,经十余年不懈努力,攻克了磷矿伴生碘资源回收工业化生产技术中,极低碘氧化反应时间过长的“瓶颈”问题,研发成功原创性科研成果“磷矿伴生碘资源回收技术”,并于2008年与企业合作研制出当时世界上第一套磷矿伴生极低品位碘资源回收装置。
该技术成果共申请国家专利29件,已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0件,其中发明专利7件,实用新型专利3件。这次陈肖虎教授与他的科研团队,是将当时与瓮福共同申请并获授权的7个专利权属,转让卖断给瓮福集团,转让金分三次付清。同时,陈肖虎教授等还将与企业继续合作,熟化和深化该项技术,企业也将因此为其提供效益激励分红。
据了解,该技术在瓮福(集团)的成功转化运用,使极度缺碘的贵州从此成为我国的碘资源大省,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磷矿伴生极低品位碘资源工业化回收的国家。该技术成果的转让应用,可为技术受让方每年新增产值5000万元、利税3000万元以上,同时也为该省高校科研成果市场化带来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