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创业板拟上市企业长晶科技回复了第二轮审核问询函。长晶科技的IPO申请于2022年9月27日获得受理,保荐机构为华泰证券。作为国内领先的功率半导体企业,长晶科技在2019至2021年连续三年获得了“中国半导体功率器件十强企业”称号,其在功率半导体领域的实力可见一斑。
功率半导体器件作为电力电子的核心功能元器件,几乎应用于所有的电子制造业,包括汽车电子、清洁能源、5G通讯、安防、工业控制、消费类电子等。随着国内政策扶持和巨大市场需求的推动,以华润微、安世半导体、士兰微、扬杰科技、长晶科技为代表的国内功率半导体厂商正在快速崛起,并凭借产品质量、成本、产能和技术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局部地缘冲突加剧,导致全球半导体行业市场增速有所放缓。然而,功率半导体行业表现出较强的抗周期性,尽管各大厂商也出现了业绩下滑,但相对其他半导体领域表现较好。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工控等需求火热的应用市场带动下,整体功率半导体市场在2023年已逐步企稳。根据中国台湾经济部统计数据显示,分立器件的产值在2023年Q1已经触底回升,用于制造功率半导体的6英寸晶圆产值也已经出现明显企稳态势。
功率半导体市场空间广阔,不依赖单一下游行业,产品生命周期长,价格波动幅度较小,是一条较为优质的赛道。根据WSTS数据,2023年全球半导体分立器件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46亿美元,相比2022年的34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9%。其中,中国半导体分立器件市场规模2023年预计将达到127.41亿美元,相比2022年的125.98亿美元同比增长1.14%,占全球市场规模约36.8%。
功率半导体器件所服务的行业领域广泛,几乎所有电子产品都要用到,因此该产品市场增长率虽不快,但稳定性较强,不易受下游单一行业周期性变化影响。此外,功率半导体产品的结构稳定、生命周期长,主流产品包括二极管、三极管、MOSFET和IGBT等。这些产品相互间并不存在直接的替代关系,而是基于自身结构的电学性能和成本等特点,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各具优势,更好地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功率半导体器件的迭代升级主要来源于下游用电量的提升及低功耗的应用需求,可靠耐用的应用要求决定了其产品生命周期长。早在20世纪50、60年代,二极管和三极管就相继面世,但发展至今仍在持续迭代过程中,并广泛应用在各类终端设备中,与MOSFET、IGBT等产品共存于市场,且预计未来仍将处于长期并存的状态。
除产品生命周期较长外,功率半导体并不是单纯追求线宽的缩小,但对产品结构、工艺、材料等方面的技术积累要求较高,被认为是国内半导体产业最容易形成突围优势的领域之一。由于功率半导体产品的下游应用环境极为丰富,细分场景众多,厂商需要对产品进行针对性优化,在不断的试错中积累经验、改善性能,从而在市场中占据优势。
从全球顶尖的功率半导体厂商的发展历程来看,IDM模式是大型功率半导体企业实现规模发展的最佳选择。英飞凌、安森美、ST、NXP等企业无一不是选择以IDM为主的模式运行。并购也是半导体企业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英飞凌自1999年从西门子集团独立出来后,通过积极广泛的外延并购不断完善公司IDM体系布局。例如,2014年英飞凌以3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国际整流器公司(IR),并顺利获得GaN、IGBT等功率半导体产线,加速提升300mm晶圆产能。2019年,英飞凌更是宣布以90亿欧元收购车用IDM大厂赛普拉斯,不仅确保自身在功率半导体和MCU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还跃居成为全球第一的车用半导体供应商。
国内功率半导体厂商也在加速产业整合。以华润微为例,自成立以来不断进行并购整合,积极打造功率半导体IDM产业生态链。华润微2001年并购华润矽科微电子,建立功率器件设计业务;2002年收购华晶电子,获得6英寸MOS晶圆代工业务;2008年华润集团将华润华晶、华润安盛和华润赛美科等公司置入公司运营实体;2017年收购中航微电子52.41%股份,进一步增强了公司IDM全产业链一体化的运营实力;2019年收购杰群电子35%股权,开始进入汽车电子领域;2022年收购润新微,完善GAN外延与工艺技术布局。
长晶科技亦是产业链整合的典型案例。长晶科技设立之初以Fabless模式运行,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产业链布局。2020年10月,长晶科技收购海德半导体;2020年11月,投资成立长晶浦联,组建自主封装测试产线;2022年3月,收购新顺微,整合5吋、6吋晶圆制造平台,补齐了公司分立器件晶圆制造环节,实现了规模扩大和资源整合。通过这些举措,长晶科技的二极管、三极管和部分MOSFET等产品从产品定义、设计、晶圆制造到封装测试实现一站式贯通,构建了独立自主的IDM体系雏形,并致力于对各个环节核心技术和特色工艺的研究、运用和迭代。
新顺微是长晶科技主要的晶圆供应商之一,其产能为130万片/年,可向下游客户供应二极管、三极管、MOSFET等晶圆产品。根据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数据,2021年,新顺微在江苏省晶圆制造企业销售收入排名中位居第五,位居内资厂商第二。新顺微在分立器件领域具备较强的晶圆制造能力,长晶科技则连续三年被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评为“功率器件十强企业”,具备较强的芯片设计、封装制造及品牌能力,二者具备较强的互补性。通过本次收购,长晶科技不仅拥有领先的晶圆制造工艺水平,进一步控制生产成本,突破产能瓶颈,而且在IDM体系下,可将设计、制造等环节协同优化,有助于充分发掘技术潜力,新产品开发更具优势,产品迭代周期也将缩短,进而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巩固自身的优势地位。
当前,产品线齐全、具备一站式供应能力已经成为英飞凌、安森美、ST等全球顶尖功率半导体厂商的主要卖点。事实上,除构建IDM模式外,长晶科技也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产业整合,实现了多品种、专业化、规模化的产品供应能力,使得公司具备出色的一站式供应能力。集微网了解到,长晶科技在小信号三极管、SBD、FRD、TVS、ESD、Zener等传统功率器件产品领域,部分产品性能已经达到国际主流水准,且市场规模及占有率领先,将为公司贡献长期稳定的收益。
在保持二极管、三极管等传统产品优势的基础上,长晶科技还自主研究开发了MOSFET、IGBT、电源管理IC等产品线,并对包括第三代半导体在内的新兴技术领域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和产品布局,将为公司未来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光伏、风电、储能等新能源产业持续建设,功率器件正面临着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受全球贸易摩擦的影响,加速进口替代成为必然趋势,这也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内生发展和外延并购,长晶科技已经成为国内为数不多以IDM模式运行的综合型半导体企业,成功跻身国产功率半导体厂商第一梯队,并在二极管、三极管等传统产品领域占据优势地位。随着公司产品覆盖面的进一步拓宽,长晶科技有望伴随市场的爆发和国产替代的机遇,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
来源:半导体展PCIM
2025PCIM Asia Shanghai — 上海国际电力元件、可再生能源管理展览会暨研讨会将于2025年9月24日至9月26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上海电子展门票领取及更多资讯,详情请点击:2025PCIM Asia Shanghai — 上海国际电力元件、可再生能源管理展览会暨研讨会
凡本网注明“来源: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对转载有任何异议,请联络本网站,联系方式:020-38217916;我们将及时予以更正。 |